六堡茶,源自中国广西梧州,历史悠久,享有“岭南一绝”之誉。其制作工艺独特,涵盖了采青、晾青、杀青、初揉、堆闷、初焙、复揉、烘干、陈化、挑拣、包装等多个步骤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工艺步骤,为您揭开六堡茶醇厚口感和深远文化的神秘面纱。
采青
六堡茶的采摘采用传统的提手采法,这种方法要求采摘标准为一芽一、二叶至三、四叶。春茶的采摘时机在新梢达到5%-10%,而夏、秋茶则在新梢达到10%左右时开始。这一步骤要求及时且精确,保证茶叶的新鲜和品质,且必须做到当天采摘当天制作,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后续加工的品质。
晾青
晾青是将采摘回来的鲜茶叶摊凉,以蒸发部分水分,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。这一过程使叶梗由脆变软,增加芽叶的韧性,便于后续的揉捻。同时,晾青也会引起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,为形成茶叶独特的色、香、味奠定基础。晾青时间通常为1小时左右,温度控制在18到20摄氏度之间。
杀青
六堡茶采用低温杀青,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,抑制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。这一步骤不仅帮助蒸发鲜叶部分水分,使茶叶变软,还能去除青臭味,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。杀青时要注意根据叶质的不同,调整处理方式,一般杀青时间为5-6分钟,直至叶质柔软,茶梗折不断,叶色转为暗绿。
初揉
初揉是将杀青后稍微摊凉(1-3分钟)的茶叶进行揉捻。对于粗老的叶子,则不必摊凉,应趁热揉捻以利于成条。初揉的目的是将茶叶揉成形,使其卷紧成条索。不同等级的茶叶揉捻的时间也不同,一般1、2级茶揉10到15分钟,3级以下的茶揉20到30分钟。
堆闷
堆闷,也称后发酵,是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竹萝内或堆放在竹席上进行。这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。通过堆闷的湿热作用,茶叶中的叶绿素被破坏,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,使叶底着色转变成黄褐色。此过程能使茶叶的苦涩味减轻,汤色加深呈黄红色,滋味变得更加醇厚。
初焙
初焙是将堆闷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烘焙。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将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晾干至六成干,然后进行复揉。这一步骤是为了保证茶叶在后续加工中的品质。
复揉
复揉是将堆闷后的茶叶再次揉捻,目的是使堆闷后干湿不匀、水份散失、条索回松的茶叶,达到干湿一致,便于后续的干燥过程。复揉时要轻压轻揉,时间大约为5-6分钟,直到条索细紧为止。
烘干
烘干是将复揉后的六堡茶进行烘焙。初始毛火烘温控制在80-90摄氏度,摊叶厚度为3-4厘米,每隔5-6分钟翻动一次,确保受热均匀。当茶叶烘至六、七成干时,降低烘焙温度并增加时间,最终达到含水量在10%以下,以达到干燥适度。
陈化
陈化是将烘干后的茶叶装入无杂味、透气性好的竹篾编织物、竹木类器皿或陶瓷器中,置于清洁、阴凉、通风、无异杂味的环境内进行。在这一过程中,茶叶继续发生慢性化学变化,形成更加丰富的香气和味道。保持相对湿度在75%至90%,温度在18-28摄氏度之间,是陈化的关键。
挑拣
挑拣包括筛选和分拣两个部分。首先使用簸箕筛选,去除黄叶、碎片和茶碎粉末,然后进行细致的挑拣和等级分拣,确保茶叶品质的一致性和纯净度。
包装
最后,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,这种包装不仅有助于茶叶在贮存过程中的物质转化,还能使温滋味变得更醇厚,汤色加深,陈香显露。同时,竹篓包装便于携带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
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精湛和深邃。从精细的采摘到复杂的后处理,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品质和传统的尊重。这种工艺不仅保留了茶叶的原始风味,还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益处。因此,六堡茶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。